最近2018中文字幕免费看手机,亚洲熟妇av一区,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飽受苦難的塞爾維亞,為何如此珍視與中國的友誼?
塞爾維亞,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國度。這一次新冠疫情,許多人發(fā)現(xiàn),原來中塞情誼是如此堅不可摧。其實,中國與塞爾維亞的友好關系由來已久。
https://oss.gjrwls.com/cmsFiles/2021/2/03/20210203111904-6ef8ca17-c4a0-42d5-acbe-3e78447526db.jpg

飽受苦難的塞爾維亞,為何如此珍視與中國的友誼?

伊里安    2021-02-25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zhuǎn)載
塞爾維亞,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國度。這一次新冠疫情,許多人發(fā)現(xiàn),原來中塞情誼是如此堅不可摧。
海外疫情暴發(fā)時,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就曾公開求助中國。
當中國援助塞爾維亞的6人專家醫(yī)療隊抵達貝爾格萊德時,受到了塞政府最高規(guī)格的禮遇。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總理布爾納比齊等多位政府官員在停機坪等候,武契奇與醫(yī)療隊成員一一碰肘。
武契奇更是在五星紅旗上獻上了他深情的一吻,以示在塞爾維亞困難時期得到中國政府和人民支持與幫助的深深謝意,這一幕使得現(xiàn)場很多人動容。
其實,中國與塞爾維亞的友好關系由來已久。
1955年,新中國同前南斯拉夫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這是最早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
南斯拉夫解體后,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先后更名為中國駐塞爾維亞和黑山大使館(2003年)、中國駐塞爾維亞共和國大使館(2006年)(塞黑聯(lián)盟解體,塞爾維亞繼承了塞黑聯(lián)盟的大部分遺產(chǎn))。
塞爾維亞正式建立沒多久,2009年時,中塞就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2016年時建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
歷史上,塞爾維亞這片土地并不寧靜,多次成為列強大國爭奪利益的戰(zhàn)場。今天,就讓我們好好了解一下塞爾維亞這個國家。
初來乍到的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人本身屬于南斯拉夫人種,雖然名字里有個“斯拉夫”,但是從他們的淵源上看,與俄羅斯人(斯拉夫民族)的關系大概只有生物學意義上的聯(lián)系。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時,塞爾維亞大部分地區(qū)屬于拜占庭帝國,塞爾維亞與羅馬的淵源才算正式開始。

公元555年時拜占庭帝國的疆域

隨著帝國的分裂與削弱,來自中歐和東歐地區(qū)的斯拉夫人開始大量遷入此地。公元6世紀,發(fā)生了著名的南斯拉夫人大遷徙事件,南斯拉夫人大量移居至拜占庭帝國的歐洲各省。
他們跨過多瑙河,襲擊拜占庭帝國的城市,又或者作為拜占庭帝國的雇傭兵去戰(zhàn)斗??傊@些人很快在塞爾維亞附近定居。
在拜占庭的諸多文藝作品中,這些定居在塞爾維亞的人通常被稱為“ Triballi”。(這詞本身是用來指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原始部落,隨著塞爾維亞人的到來,變成了其他國家指代塞爾維亞人的詞匯)

紅色部分為被羅馬占領之前Triballi土著的領土

所以,這些初次來到南方的“塞爾維亞人”扮演的是游牧民族角色。當時的拜占庭帝國用“斯克拉維尼亞”來稱謂斯拉夫諸部族。
等到這些來到巴爾干的南斯拉夫人站穩(wěn)腳根時,已經(jīng)是公元7世紀的事情:塞爾維亞經(jīng)拜占庭帝國赫拉克利烏斯皇帝(610-641在位)許可,居留在薩洛尼卡地區(qū)。該地區(qū)就被稱為“斯爾比察”(塞爾維亞)。
很快,塞爾維亞人的蹤跡遍布中歐和東南歐的大部分地區(qū),從奧地利甚至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從亞得里亞海到黑海,無處不在。
對于“塞爾維亞人”(Serb)這個詞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公元822年的《皇家法蘭克人年鑒》中:
“...the Serbs, a people that is said to hold a large part of Dalmatia ”(塞爾維亞人,他們占據(jù)著大部分達爾馬提亞地區(qū))
達爾馬提亞,就是之前羅馬帝國統(tǒng)治時設立的行省名字。
塞爾維亞 serb,Serbia這個名字的詞源頗為復雜,其由來也眾說紛紜,索爾比亞學者H.Schuster-Šewc認為“serb”與“斯拉夫語”原動詞“ slurp” *sьrb-關聯(lián),另外一些基于君士坦丁七世·波菲羅格尼圖斯主張的學者認為,serb這個名字來自拉丁語的“ servant”或“ slave”。 
這種復雜性也恰恰說明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自五湖四海。
塞爾維亞也曾讓拜占庭忌憚三分
公元8世紀,塞爾維亞皈依東正教,成立公國,并認拜占庭帝國為宗主國。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在這片土地可以開始穩(wěn)定的生活,恰恰因為巴爾干地區(qū)獨特的地理位置,塞爾維亞人的苦難才剛剛開始。
公元9世紀中葉,保加利亞人吞并了塞爾維亞,但還沒到1個世紀,公元927年,拜占庭帝國又幫助塞爾維亞人脫離保加利亞人的控制,并第一次以“塞爾維亞”的名字建國。
公元10世紀末,塞爾維亞疆域因拜占庭帝國的擴張而四分五裂。
公元1018年以后,其東部以拉斯城為中心的拉什卡地區(qū),受拜占庭帝國直接統(tǒng)治;西部的特拉武尼亞、扎胡姆列等公國仍以拜占庭帝國為宗主國。11世紀中葉,相對獨立的杜克利亞公國在斯特芬·沃伊斯拉夫大公(1035-1050年在位)領導下,占領了特拉武尼亞和扎胡姆列,建立了杜克利亞公國,亦稱澤塔公國(1077年改稱澤塔王國)。11世紀后期,澤塔王國吞并了波斯尼亞和拉什卡。
公元12世紀,匈牙利同拜占庭帝國的幾次戰(zhàn)爭,為塞爾維亞擺脫拜占庭帝國統(tǒng)治提供了機會。
1169年,斯特凡·尼曼雅建立了塞爾維亞歷史上最強大的尼曼雅王朝,連拜占庭帝國都不得不承認它的獨立。尼曼雅王朝的建立,代表塞爾維亞公國終于脫離拜占庭帝國附庸,變成了一個獨立王國。
1330年,斯特凡·烏羅什三世擊敗保加利亞第二帝國并將其納為附庸,14世紀中葉的沙皇斯特凡·杜尚(1331~1355年)在位期間更是把塞爾維亞國家的發(fā)展推向巔峰,并頒布《斯特凡·杜尚法典》。

尼曼雅王朝徽章

可以發(fā)現(xiàn),在斯特凡·尼曼雅一世之后的所有尼曼雅王朝君主名字前,都附有“斯特凡”(Стефан),因為“斯特凡‘已經(jīng)變成一個頭銜式音節(jié),而非君主本人的名字??梢娝固胤?middot;尼曼雅在塞爾維亞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1355年地圖,紅色箭頭指的是塞爾維亞帝國,黃色箭頭是拜占庭帝國,橘色箭頭為保加利亞王國  

這個時候塞爾維亞疆域達到鼎盛,可是奧斯曼帝國已經(jīng)躍躍欲試準備入侵歐洲了 

但巴爾干火藥桶終究是火藥桶,塞爾維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里永遠不會寧靜。
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
14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崛起,這時的拜占庭帝國早就躲在君士坦丁堡瑟瑟發(fā)抖,對于曾經(jīng)的小伙伴塞爾維亞根本無力保護。公元1354年,奧斯曼土耳其開始入侵塞爾維亞,在科索沃平原擊敗了巴爾干聯(lián)軍,并于1459年占領了塞爾維亞最后一個城堡斯梅德雷沃。
從此,奧斯曼帝國開始了對塞爾維亞延續(xù)了近500年的全面統(tǒng)治,塞爾維亞人遭到了殘酷打壓,生活環(huán)境急劇惡化。
在奧斯曼帝國侵占巴爾干期間,基督教歐洲也經(jīng)常與土耳其軍隊交戰(zhàn),但不論是土耳其還是哈布斯堡,被占領的塞爾維亞總是犧牲品,《波扎雷瓦茨和約》(1718)和《貝爾格萊德和約》(1739)都將塞爾維亞作為交易的籌碼,任人宰割。
戰(zhàn)爭的影響是其次,真正改變?nèi)麪柧S亞命運的是奧斯曼帝國的擴張或收縮導致了巴爾干地區(qū)的人口大遷移。塞爾維亞人一部分遷移到匈牙利的南部和現(xiàn)今的伏依伏丁那,另一部分遷移到波黑地區(qū)。同時,土耳其人有計劃地將世代散居在阿爾巴尼亞山區(qū)的阿爾巴尼亞穆斯林大量移民至現(xiàn)今的科索沃和梅托希亞地區(qū)。
民族大遷移使該地區(qū)形成了錯綜復雜的民族關系,對科索沃和梅托希亞地區(qū)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隨著奧斯曼帝國逐漸腐朽,1804年2月,喬治·佩特洛維奇領導民眾在舒馬地亞舉行起義,并擴大成為爭取擁有內(nèi)部自治權(quán)的解放運動。但是,第一次起義最終于1813年失敗。
1815-1817年,米洛什·奧布雷諾維奇領導了第二次塞爾維亞起義,這次成功解放了塞爾維亞大部分地區(qū)。1830年,塞爾維亞獲得了內(nèi)部自治和建立獨立的國家行政機構(gòu)的權(quán)利,第二次成為了相對獨立的國家,但是她的內(nèi)部卻依舊不穩(wěn)定。
因為這兩次起義,塞爾維亞掀起了民族復興的熱潮,形形色色的社會團體乃至政黨在各個領域紛紛成立,文學作品和刊物相繼問世,各種文化機構(gòu),包括各類學校和出版單位也迅速組建。塞爾維亞民族意識的覺醒,意味著奧斯曼土耳其的統(tǒng)治行將結(jié)束。
19世紀下半葉,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下的巴爾干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遠遠落后于歐洲其他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民眾紛紛起義,要求改革當時的土地所有制和實現(xiàn)國家獨立。1876年1月,塞爾維亞和黑山結(jié)成戰(zhàn)時同盟,向土耳其宣戰(zhàn)。
歐洲其他列強肯定不會坐視好機會溜走,1877年4月,沙皇俄國對奧斯曼土耳其宣戰(zhàn),直接介入戰(zhàn)爭,雖然在客觀上幫助塞爾維亞取得了勝利,但是,沙俄與奧斯曼戰(zhàn)后簽訂了《圣斯特凡諾條約》,攫取了馬其頓和塞爾維亞的部分領土,以建立沙俄扶持下的大保加利亞。
沙俄如此明目張膽的擴張引起了其他列強的不滿。在歐洲國家的干預下,1878年,柏林國際會議分別承認塞爾維亞和黑山為獨立國家,同時允許塞爾維亞獲得尼什、皮羅特、托普利察和弗拉涅等地區(qū);雖然塞爾維亞的獨立得到了國際社會承認,但是,柏林會議卻使塞爾維亞落入奧地利的勢力范圍。
柏林會議看似讓塞爾維亞獲得了獨立,但勢力范圍的劃分肢解了巴爾干的整體,使民族國家的界線固定下來,在事實上摧毀了巴爾干各國人民為加強合作、組建統(tǒng)一的南斯拉夫國家的一切努力,為20世紀初的兩次巴爾干戰(zhàn)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埋下了伏筆。
20世紀,巴爾干火藥桶
1912年10月8日,黑山軍隊首先向奧斯曼帝國軍隊開火,第一次巴爾干戰(zhàn)爭爆發(fā)。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干聯(lián)軍的打擊下很快戰(zhàn)敗,腐朽帝國喪失了大部分歐洲領土。
然而,在獲勝的巴爾干國家之間,卻因分占新地盤而產(chǎn)生分歧。保加利亞軍隊在奧地利的策動下,于1913年6月29日向塞爾維亞和希臘發(fā)動突然襲擊,羅馬尼亞與黑山支持塞爾維亞,第二次巴爾干戰(zhàn)爭爆發(fā)。
戰(zhàn)爭的結(jié)果以保加利亞戰(zhàn)敗告終,塞爾維亞獲得大片領土。這次戰(zhàn)爭最重要的影響,是推動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民族解放運動。兩地人民要求擺脫奧匈的統(tǒng)治與塞爾維亞合并的呼聲,引起奧塞之間的沖突,同時,沙皇俄國則借由塞爾維亞插手巴爾干半島事務,奧塞沖突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協(xié)約國和同盟國兩大集團的軍事沖突。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街頭用自動手槍連開七槍,刺殺了正在對薩拉熱窩進行訪問的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一戰(zhàn)爆發(fā),巴爾干半島成為主戰(zhàn)場之一,飽受戰(zhàn)火摧殘。
一戰(zhàn)結(jié)束后,塞爾維亞又進入亞歷山大的獨裁統(tǒng)治時期,社會局勢極其緊張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
1941年4月,納粹德國占領南斯拉夫后,以鐵托為首的南斯拉夫共產(chǎn)黨領導武裝起義,開始了四年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游擊戰(zhàn)爭。二戰(zhàn)中,南斯拉夫的游擊戰(zhàn)爭是最大的敵后戰(zhàn)場,它牽制和消滅了德國法西斯的大量有生力量,南共領導的游擊隊也發(fā)展到了80萬人。
二戰(zhàn)結(jié)束后,南斯拉夫建立了各民族平等的南斯拉夫聯(lián)邦人民共和國,廢除流亡政府(既君主制的南斯拉夫王國政府)。
南斯拉夫與中國
1949年10月6日,即中蘇建交后第三天,南斯拉夫代外長烏拉地米爾·波波瓦克致電周恩來外長,表示:
“南斯拉夫聯(lián)邦人民共和國政府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建立及中華人民政府之組成。南斯拉夫聯(lián)邦人民共和國政府傳達南斯拉夫人民愿同中國人民建立友誼關系之愿望,并深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代表中國人民之意志,已決定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
然而,鑒于當時的國際環(huán)境,新中國不得不暫時擱置與南斯拉夫的建交事宜。
南斯拉夫則繼續(xù)執(zhí)行對中國友好的政策,呼吁國際社會承認新中國,并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多次對恢復中國合法地位的問題投贊成票,聲明“承認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國的代表,將會由于該政府承擔對聯(lián)合國和我們組織的會員國的義務,而有助于增加聯(lián)合國的效能”,“不管誰如何對待中國政權(quán),六億人口的中國現(xiàn)在是世界上一個大的因素,忽略這一因素就會產(chǎn)生不良后果,這個中國有著自己的政府,它究竟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政府, 那是中國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在亞洲以外的其他任何人的事情,除了中國人民以外,任何人也不能剝奪這個政府在世界上代表自己國家的合法權(quán)利”。正是基于這個認識,南斯拉夫一直主張“應吸收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起它的作用”。
終于,1955年1月,南斯拉夫和新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在鐵托的治理下,南斯拉夫成為南歐首屈一指的強大國家。1950年至1980年,南斯拉夫GDP總量增長了5倍,1960年至1980年,GDP年平均增長率為6.5%。

但是,鐵托去世后,南斯拉夫內(nèi)部復雜的民族矛盾逐漸激化。謀求獨立的科索沃,得到了阿爾巴尼亞的支持,導致塞爾維亞族與阿爾巴尼亞族的矛盾日益尖銳。兩族的流血沖突不斷,許多塞爾維亞族和黑山族被迫離開了科索沃。
1991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lián)邦共和國迅速解體。阿爾巴尼亞族人自行組織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是一個共和國。接著,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馬其頓陸續(xù)宣布獨立。
1992年4月27日,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宣布聯(lián)合組成“南斯拉夫聯(lián)盟共和國”。至此,原南斯拉夫聯(lián)邦分裂為5個獨立國家。
這一過程中,有關領土、財產(chǎn)和利益分割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了矛盾。爭端持續(xù)到1995年,以波黑、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三國領導人簽訂停止波黑內(nèi)戰(zhàn)協(xié)議告終。
而那時的南聯(lián)盟,早已暗流涌動。
接下來的幾年,塞爾維亞的科索沃危機不斷發(fā)酵。1998年底,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開始介入科索沃危機,北約與南聯(lián)盟的矛盾逐漸成為主要矛盾。
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決定對南聯(lián)盟發(fā)動了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科索沃戰(zhàn)爭爆發(fā)。

北京時間1999年5月8日凌晨5時45分,位于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的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遭到北約飛機連續(xù)三枚精確制導炸彈(JDAM)的轟炸。轟炸造成3人死亡、1人失蹤、20多人受傷和館舍被毀的嚴重后果。犧牲的三人為新華社記者邵云環(huán)、《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朱穎。

誤炸事件嚴重影響了中美關系,最后以美國道歉并賠款告終。
在聯(lián)合國對科索沃獨立的最終表態(tài)中,中國仍然堅決地投了反對票。
南聯(lián)盟解體后,中國大使館搬到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2006年,黑山獨立,中國大使館又建在了塞爾維亞國內(nèi)。
在當年被炸的中國使館舊址前,塞爾維亞政府豎立了一塊紀念碑,碑上用塞語和漢語刻著:
“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的支持和友誼,并謹以此緬懷罹難烈士。” 

幾十年來,無論是南斯拉夫,還是塞爾維亞,與中國的關系一直互相友好,互相支持。生活在巴爾干地區(qū)的塞爾維亞人,遭遇了不少的苦難和動蕩,或許更加珍視不被背叛的友誼。

祝愿塞爾維亞能夠盡快擺脫疫情影響,恢復平靜的生活。

參考資料:

1.中國外交部,《中國同塞爾維亞的關系》

2.中國商務部,《塞爾維亞歷史源流》

3.國史網(wǎng),《中國與南斯拉夫建交始末》

4.Dušan T. Batakovi?,The Serbs of Bosnia & Herzegovina

5.Tijana Prodanovic,“Brief History Of Serbia ”

https://personal.pmf.uns.ac.rs/tijana.prodanovic/etc/theres-no-place-like-home/about_serbia/

6.Serbia, "Serbia history" http://www.serbia.com/about-serbia/serbia-history/

7.Markus Balázs Göransson,"A Cultural History of Serbia"https://balkaninsight.com/2013/11/04/a-cultural-history-of-serbia/

8.Gordana Andric, "Turkey Breathes New Life Into Serbia’s Ottoman Relics" 

https://balkaninsight.com/2010/12/16/turkey-breathes-new-life-into-serbia-s-ottoman-relics/

9.Sr?an Mladenov Jovanovi?,"The Ottoman Empire as Friend and Foe: Perceptions of Ottoman Rule in Serbia and Bosnia and Thereupon Based Nationalisms"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6601696_The_Ottoman_Empire_as_Friend_and_Foe_Perceptions_of_Ottoman_Rule_in_Serbia_and_Bosnia_and_Thereupon_Based_Nationali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