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舟 2021-02-05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載
中國最有名的兩部神魔小說《封神榜》(又叫封神演義)和《西游記》,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然而,早出現(xiàn)的《西游記》里有哪吒,哪吒還與孫悟空打過架,但是后出現(xiàn)的《封神榜》里只有哪吒,卻沒有孫悟空,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孫悟空出生晚了
《封神榜》故事由商紂王題詩調戲女媧、蘇妲己進宮魅惑紂王為開端,以姜子牙輔佐周武王伐紂的中國歷史為背景,描寫了商朝與周朝的對抗,以及闡教、截教諸仙斗智斗法、破陣封神的故事,最后以姜子牙封諸神和周武王封諸侯做結尾。
商周大戰(zhàn)發(fā)生在公元前12世紀,此時,孫悟空都還沒有出生。
《西游記》第十四回中,唐僧跟他剛剛認識的一個獵戶劉伯欽路過五指山,孫悟空就喊他師傅。唐僧就很懵圈,心想你誰啊,不會是想碰瓷吧。唐僧就問劉伯欽這猴子是誰,劉伯欽說:
由此可知,孫悟空是在王莽篡漢時被壓在五行山下的。王莽代漢自立是在初始元年十一月,即公元9年1月10日,另一說為公元8年12月。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起因是因為篡改生死簿和強要東海龍宮的寶貝,當初,黑白無常將他的魂魄帶入地府時,閻王爺在生死簿中找到孫悟空的名字,“乃天產(chǎn)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從王莽篡漢的時間向前推算342年,孫悟空的出生時間應該是公元前334年或公元前333年。
86版《西游記》截圖,五行山下的孫悟空
公元前334年,是周顯王三十五年,正值戰(zhàn)國時期。出生在戰(zhàn)國時期的孫悟空,如何去參與西周建立前的封神大戰(zhàn)呢?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是由闡教的鎮(zhèn)教之寶“靈珠子”所化的神孩,領玉虛法旨投胎于李靖之家,轉世成為陳塘關總兵官的三少爺。后來,哪吒成為玉虛弟子,下山幫助姜子牙伐紂,為滅商之戰(zhàn)立下汗馬功勞。姜子牙封神之時,哪吒拒絕當官、棄位求返,功成身退后歸入仙道,肉身成圣,一家子全成了活神仙。
也就是說,哪吒和他的父親、兄弟都沒有進入天庭,而是成為逍遙自在的民間人士。不過,在《西游記》當中,哪吒成為三壇海會大神,與父親托塔天王李靖一起率領天兵天將討伐妖猴,哪吒也成為少有的幾個能與孫悟空一較高下的猛將。別看哪吒以一副小正太的形象出現(xiàn),但是人家的年齡要比孫悟空至少大900年左右。
跟哪吒比起來,孫悟空才是真正的小孩。
從邏輯上來看,哪吒出生比孫悟空早,成為神仙的時間也早,因此在《西游記》里出現(xiàn)很正常。但是反過來,孫悟空是絕不可能出現(xiàn)在《封神榜》中的。
央視版《封神榜》中截圖,哪吒
《封神榜》有限的世界觀
表面上看,封神大戰(zhàn)是一場滅商的改朝換代之戰(zhàn),其實,它的背后有著深層原因。
在《封神榜》的世界里,道教始祖鴻鈞老祖有三名弟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太上老君創(chuàng)人道教;人類出身的道士、神仙屬于闡教,在昆侖山上修行,以元始天尊為教主;除少數(shù)人類之外,許多動物、植物經(jīng)過修練成精后則加入截教,奉通天教主為尊。
雖然闡教與截教都屬鴻鈞老祖門下,但闡教認為截教的門人并非正派,因此兩派互相對立,有道是“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雙方的矛盾日積月累,成為水火之勢。
有一天,昊天大帝過來跟元始天尊說,咱人手不夠,需要更多神仙。這個昊天大帝就是《西游記》中的玉皇大帝。
元始天尊就找到闡、截兩教的一眾神仙商量,結果大家都逍遙自在慣了,并不情愿,最后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當時,商朝氣數(shù)將盡,改朝換代,死傷必有,可以把凡人中那些有大功大善大身份的死難者列入榜上,這個榜就叫封神榜。封神榜上編錄有三百六十五個仙位,凡是上榜者,就位列仙班。那些根行淺薄,難以成仙的,但修行抵過仍可成正果的,也可以在殺劫之后封神。
也就是說,封神榜就是元始天尊給昊天大帝的人才推薦名單。本來像封神這種大事,應該是元始天尊親自考核,但此時昆侖弟子姜子牙即將下山建立不世之功,于是天尊順水推舟把這項任務委托給姜子牙,叫他代自己前去封神。
央視版《封神榜》截圖,姜子牙
弄懂了封神大戰(zhàn)的背景,我們就知道了,為什么孫悟空不會出現(xiàn)在這部小說中。
因為人家封神的主角基本都是凡人,頂多會寫道術,例如李靖、楊戩、雷震子、哪吒,甚至包括戰(zhàn)敗的商紂王。
而孫悟空出生時就不是凡人,如來曾說孫悟空的身世:“天地間有混世四猴: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這個靈明石猴,就是孫悟空,他無父無母,為天地日月精華所造,不可以“凡人”視之。
況且,孫悟空是菩提老祖的徒弟,菩提老祖是世外高人,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法力高深,弟子眾多。菩提祖師既不屬于闡教,也不屬于截教,因此他的弟子孫悟空也不可能參與到闡教與截教的游戲中去。
相反,《西游記》的世界觀則更為龐大,道教與佛教的人物甚至可以在一起把酒言歡。所以,道教的哪吒出現(xiàn)在《西游記》里,簡直是再正常不過了。
許仲琳的創(chuàng)作考量
《西游記》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1500-1582)花掉大半生心血寫成的巨著,《封神榜》是明代小說家許仲琳(1560-1630)大約在40歲時,耗費10年光陰寫成。
關于兩書的作者,學界還有爭議,但依照普遍認可的兩位作者及其生平,我們可以認為,《西游記》的成書年代要比《封神榜》早。
那么,許仲琳在寫作《封神榜》的時候,他可以從《西游記》里取材,比如讓李靖成為統(tǒng)領天兵天將的托塔天王,讓他的兒子哪吒成為天庭的一員猛將。但是,許仲琳必須尊重《西游記》里的邏輯,廣大讀者已經(jīng)熟讀了《西游記》,不可能接受一部跟《西游記》邏輯相違背的小說。
例如,《西游記》里說孫悟空曾在天庭當過弼馬溫。但是,如果《封神榜》里寫孫悟空參加了封神大戰(zhàn),并且上了封神榜,成為天庭神仙,那就出現(xiàn)了敘事上的矛盾。人家吳承恩說孫悟空是特招,你怎么能說孫悟空是通過自己打拼被封神的呢?
例如,《西游記》里的孫悟空是一個個性鮮明、神通廣大的角色,以至于有些英文譯本直接將《西游記》譯為《monkey》(猴)。
而許仲琳在寫《封神榜》時,已經(jīng)將哪吒設定為第一男主角,使他成為整部書中唯一擁有完整獨立情節(jié)、內(nèi)容最多的主要人物。許仲琳最專注哪吒的成長過程,從其前世、今生、經(jīng)歷、家庭、功業(yè)、外貌、衣著、能力、武器、詩詞、結局等各種來龍去脈,通通介紹得詳細無比。登場時機更是提早選在了姜子牙之前,首次亮相于十一回。作者不僅把哪吒的“出身傳”足足寫了三章,花費大量筆墨為其塑造專場,在第12、13、14回全文圍繞哪吒一家展開,更將其打造成為武王伐紂的關鍵主力,且最后給予其全家人美好結局。
吳承恩在寫《西游記》時,哪吒已經(jīng)是一個在民間流傳已久的神話人物。哪吒與佛教具有深厚的淵源,在佛教傳說中,哪吒是一名青少年天神,法力高強,為擁護佛法的佛教守護神,為毗沙門天王的后裔,同時還是釋迦牟尼的弟子。早在宋代佛經(jīng)中已有不少關于那咤(哪吒的佛教原型)故事存在,已有那咤“三頭六臂、析骨還父肉還母、蓮花化身”等情節(jié),并出現(xiàn)“捆繡球”“降魔杵”“三叉戟”等兵器,形象比剛傳入時期飽滿。
哪吒的故事經(jīng)過幾朝幾代的積累,已經(jīng)相當成熟。他出現(xiàn)在《西游記》中,作為道教神祗,天庭戰(zhàn)將,沒有問題,他出現(xiàn)在《封神榜》中,大鬧東海、析骨還父、幫助武王伐紂等等,都沒有什么問題。
況且,《西游記》只是將哪吒塑造為一個能征善戰(zhàn)的天將,負責跟孫悟空打斗,以及幫助孫悟空在取經(jīng)路上降妖伏魔,不會給后來許仲琳創(chuàng)作《封神榜》時帶來人設上的困難。
最后一點,就是哪吒這個角色很特殊,他鬧海殺龍、以及削肉剔骨時,表現(xiàn)出奇特費解的反抗行為。他或具孝義,或具叛逆,或能隨意,或能中立等,性格多面向,較為全能性,具有豐富的情感變化。身上帶有強烈的斗爭意識,這種個性顯得獨特無比。而孫悟空也是這樣的人物,天不怕地不怕??梢哉f,哪吒和孫悟空其實是一類人,這也是為什么在很多新版的《西游記》影視劇中,都將二人表現(xiàn)得相愛相殺、惺惺相惜的原因。
因此,許仲琳在重點塑造哪吒這個人物時,沒必要再加一個人設類似的孫悟空進去,這樣會顯得毫無意義。
參考資料:
1、徐道.歷代神仙通鑒.上海:上海江東書局,1912年
2、吳承恩《西游記》
3、許仲琳《封神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