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18中文字幕免费看手机,亚洲熟妇av一区,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聽說你學考古?那……要不要加入“摸金校尉”群聊?
無論墓主們如何不高興,縱觀歷史上的各個朝代,盜墓之風似乎從未停息。而古代的那些盜墓賊要想在這一“競爭者”眾多的行當里混得風生水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盜墓賊們所掌握的很多“絕技”,其實也是現(xiàn)代考古學一些方法的雛形。
https://oss.gjrwls.com/cmsFiles/2024/4/28/20240428110445-6e7b9098-bc0e-4691-9f2c-15c79a6b8748.png

聽說你學考古?那……要不要加入“摸金校尉”群聊?

王可欣      2024-04-28     

國家人文歷史微信公眾號(ID:gjrwls)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

如果你正在荒山野嶺考古,挖了好多天,終于!

場景模擬。來源/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截圖發(fā)現(xiàn)了一瓶礦泉水……

等會兒,這不是給你喝的,也不是考古隊隊員亂扔垃圾,這只能說明盜墓賊已經(jīng)來過了。

那……你猜墓里還能留下啥?

親,一起挖寶嗎?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你正在小心翼翼地挖掘一個殷商貴族的墓葬,突然,一具蜷縮的骨架映入眼簾,旁邊還躺著個大石頭。

“石頭旁有一具蜷縮的骨架”場景模擬

你會聯(lián)想到什么?

難道這位貴族大哥生前得罪了什么人,死后被人用石頭“鎮(zhèn)壓”了?

還是說,這是殷商時期貴族的“潮流墓制”,在墓葬里放石頭是一種特殊的榮耀?

原來,這位“石頭大哥”并不是所謂的“貴族”,他只是古代一個倒霉透頂?shù)谋I墓賊。很久很久以前,這家伙從墓里盜得一堆寶貝,正興沖沖地往盜洞口爬,打算出去大撈一筆??烧l知,上面的同伙竟是個見錢眼開的家伙,一石頭砸下來直接把他給“送”回了墓室,自己獨享了財寶。

古代盜墓賊盜寶場景模擬。來源/電視劇截圖

就這樣,千年之后,考古隊打開古墓,才瞧見了這具“別致”的骷髏架子。真相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磥?,盜墓這一行也是風險重重,不僅要防備古墓中的機關陷阱,還得時刻提防隊友的“黑手”。不過話說回來,在盜墓這件事情上,最憋屈的可不是那些被同伙坑了的盜墓賊,而應該是躺在墓里的墓主:

“我都入土為安了,你們咋還惦記著我的錢袋子?”

墓主心里苦,可惜說不出。

但無論墓主們如何不高興,縱觀歷史上的各個朝代,盜墓之風似乎從未停息。而古代的那些盜墓賊要想在這一“競爭者”眾多的行當里混得風生水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盜墓賊們所掌握的很多“絕技”,其實也是現(xiàn)代考古學一些方法的雛形。所以,在深入了解科學考古之前,不如先來看看,古代是怎么找墓的?

「 懂風水 」

首先,你得是個“風水達人”。

在盜墓小說《鬼吹燈》里,胡八一每次深入古墓,都會手持羅盤,口中念念有詞:

“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八重險,不出陰陽八卦形。”

《鬼吹燈》中胡八一使用的羅盤。來源/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截圖

而這句口訣,其實出自唐代風水大師楊筠松的《撼龍經(jīng)》。

說到這,不難發(fā)現(xiàn),盜墓與風水學說之間的淵源可謂十分深厚。古代的大墓選址,無不是經(jīng)過風水大師的精心勘測。(可參考國歷君往期推送古人眼里的“風水寶地”是什么樣?為了選到理想葬所古人能有多努力?)古人深信,將祖先安葬在風水福地,能夠福澤子孫,帶來吉祥如意。因此,那些真正的風水寶地,往往就是大墓所在之地,陪葬品自然也是價值連城。于是盜墓賊們“精心鉆研”風水學,他們觀察地勢、水流、山脈、星象,再結合陰陽五行、八卦方位等理論,基本就能推測出墓葬的大概位置。

乾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全景,周圍山川走勢氣勢宏偉。來源/陜西省文物局

而找到墓葬后,接下來的工作就得靠各種工具幫忙了。畢竟,憑借風水學,可挖不動那硬邦邦的古墓啊!

「 會識土 」

“一把洛陽鏟,半部中國史。”

洛陽鏟。來源/新華網(wǎng)

在眾多盜墓工具中,有一種尤為出名,那就是“洛陽鏟”。它如今已成為考古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洛陽鏟”原是舊時洛陽盜墓者創(chuàng)制使用的,它也因此得名。據(jù)學者許自然在《中國黃土地區(qū)歷代墓葬及考古基建鉆探》一書中的分析,最初出現(xiàn)于洛陽地區(qū)的這種探察古代墓葬的工具,曾經(jīng)有長條銑、瓦形銑、連箍鏟等多種形制。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洛陽鏟”,鏟頭刃部呈月牙形,剖面作半筒狀,打下后提起,可以帶出深層泥土,持鏟者便可以借此觀泥痕、辨土色。——有經(jīng)驗的盜墓者,大概可以根據(jù)鏟出的土來判斷下方是否有古墓。這其中的訣竅,就在于辨別“生土”和“熟土”。“生土”是沒有經(jīng)過人工擾動過的自然土層;而相對應的“熟土”則是被人為活動翻動過的土層。凡大型墓葬的填土一般都經(jīng)過夯打,原本的質地和結構都被改變了,這便是所謂的“熟土”了。

「 能打洞 」

盜墓的重頭戲,莫過于打洞這一環(huán)節(jié)。在現(xiàn)代考古中,有無盜洞也是判斷墓葬是否已被“光臨”的重要依據(jù)。

挖盜洞可是一門技術活。首先,得小心翼翼地處理挖出的土,以免被人察覺;其次,洞口的大小也得恰到好處,太大容易暴露行蹤,太小……就進不去了。

常見的盜洞形式有豎井式和斜井式。豎井式盜洞直接從墓穴正上方垂直而下,如同打井一般,然后通過這個井口將陪葬品一一盜走。不過,這種方式的麻煩之處在于需要團隊合作,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行蹤。而斜井式盜洞則相對簡單,幾乎不需要太多配合,且隱蔽性極好。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盜洞距離較長,需要消耗更多的時間和體力。

“摸金校尉”胡八一使用尋龍訣。來源/電視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截圖

說了這么多,盡管聽起來似乎有點“厲害”,盜墓也因此在各類小說、影視作品中常被描繪成一種充滿神秘色彩的行為,但實際上,真實的“摸金校尉”,也許現(xiàn)在正在踩縫紉機呢……

畢竟,現(xiàn)實中的盜墓活動絕非小說中所描述的那樣光鮮,其背后的非法性和對文化遺產(chǎn)的破壞是不容忽視的。

科學挖寶,了解一下?

說完了古代挖墓的盜墓行為,現(xiàn)代挖墓的考古學與之相比有何不同?

提到考古,大家腦海里會浮現(xiàn)出怎樣的形象?

在小小的探方(考古人員發(fā)掘作業(yè)的工作單元,一般為5米X5米的正方形)里頭,挖呀挖呀挖……在巨大的土坑里頭,刷啊刷啊刷……

考古工具。來源/作者攝,已獲授權

「 考古學的建立 」

1819年,被任命為丹麥國家博物館首任館長的湯姆森(C.J.Thomsen, 1788-1865)在對博物館雜亂無章的藏品編排順序時,依據(jù)工具和武器材料的不同,劃分了石器、青銅器和鐵器三個時代,并按此標準將館藏古物分為三組進行陳列。

細石器,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石器加工工藝。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湯姆森發(fā)現(xiàn),有的墓葬只有石器;有的墓葬除了含有石器,還有少量青銅器,但沒有鐵器;而有的墓葬里有鐵器,也有青銅器。——已知,鐵器是最晚出現(xiàn)的,因為它曾與羅馬時代和中世紀的錢幣共出;石器最早,青銅次之。在確認依次承繼的石器、青銅器、鐵器三個時代的順序之后,就能分析出與它們共出的其它遺存的相對年代了。由此,1836年,湯姆森發(fā)表了《北方考古指南》,三期論(從年代學方法入手,根據(jù)石、青銅和鐵技術發(fā)展的情況確立了三個連續(xù)的歷史階段,并將古物按照這一序列進行早晚的分類)作為史前考古研究的一種年代學方法被正式確立。

而將墓葬從用于博物館藏品分類轉向考古研究,始自湯姆森的學生沃爾塞(J,Warsaae,1821-1885)。沃爾塞運用三期論方法分辨葬俗與古墓的類型,首次確立了史前古墓的年代序列。他認識到發(fā)掘的基本目的應該是獲取歷史文化信息,因此格外強調“地層”和“出土遺物的”位置關系。

等等,地層?地層是一些顏色、質地、包含物等不同的土的堆積。

地層。圖中是有不同土質土色的地層疊壓現(xiàn)象。來源/pixabay

而考古學中常用到的地層學就是建立在地層“疊壓”原理之上:一般來說,(如果沒有被擾動過)根據(jù)一層疊一層的原理,位置在上的地層一定晚于在下面的地層。比如屬于清代的地層,正常來講一定會在漢代地層之上。那么,如何判斷該地層屬于清代還是漢代呢?那就主要看包含物(土層中包含的遺跡遺物)了,比如在該地層中發(fā)現(xiàn)了一件乾隆時期的青花瓷碎片,那么這層大概率就不是漢代的了(除非掌握穿越之術)。

搞清楚時間關系之后,就能按照先上后下的順序,一層一層地依次發(fā)掘。一般來說,考古人員會先把表土層(最上層土層,一般為農(nóng)田跟耕作層。表土層中包含物十分雜亂,導致很多重要信息喪失,因此學術價值不大)挖掉,在文化層(人為活動形成的土層。土層中包含人工遺跡和遺物)進行發(fā)掘、研究。逐層重復這個過程,直到發(fā)掘到?jīng)]有被人類擾動過的生土層為止。

考古現(xiàn)場中的地層,標出來的這層是不是很明層不同?來源/作者攝,已獲授權

相比而言,盜墓可沒有這么復雜,那些家伙只需要打個洞就可以了。

「 大家都是寶 」

文物的珍貴在于承載了過去的記憶與文明。

據(jù)《晉書?束皙傳》記載:

“太康二年,汲郡人盜發(fā)魏襄王墓,或言安嫠王冢,得竹書數(shù)十車。”

盜墓的土夫子恐怕做夢也想不到,他隨手點燃用以照明的那些竹簡上有著非常珍貴的歷史記錄。

后來,當?shù)卮迕窨吹奖槐I掘的古墓和散落一地的竹片,就報告了官府。朝廷得知此事后,派大學士荀勖、傅瓚等人對墓中所得竹簡整理校訂。盡管這時大部分簡牘已經(jīng)殘缺不全,但經(jīng)過他們的精心努力,這些竹簡重新煥發(fā)了生機與活力。

最終,這些珍貴的簡牘被編纂成《汲冢書》,即后世廣為人知的《竹書紀年》。史學界把《汲冢書》與漢武帝時從孔子舊宅發(fā)現(xiàn)的古文《尚書》《論語》等、殷墟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敦煌發(fā)現(xiàn)的藏經(jīng)洞,共同譽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fā)現(xiàn)。

史籍《竹書紀年》。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你瞧,盜墓賊以為的破爛兒,竟然還有這么高的歷史價值。

考古和盜墓的另一重區(qū)別,體現(xiàn)在發(fā)掘的過程上。上面提到的“逐層”只是其中一部分,真實的考古發(fā)掘流程遠比我們想象中復雜。

首先是需要確定考古遺址及遺跡的位置。定位以后,要采用各種地質和物理方法了解遺跡的地下分布情況,并且進行記錄,繪制地圖和遺跡分布圖??碧酵戤叄脊殴ぷ髡呤紫韧ㄟ^發(fā)掘來獲取材料。為了保證文物的本來面目,以供后續(xù)科學研究之用,發(fā)掘時必須如上文所述,逐層逐件進行,之后還要經(jīng)歷記錄、繪圖、拍照、編號、登記等步驟。

如果發(fā)現(xiàn)隨葬品因腐爛而留下空洞,考古人員會采用灌注石膏的方式,精準地固定和保存這些遺跡的形態(tài),隨后小心翼翼地清理出石膏模型,以便后續(xù)研究分析。而面對氧化嚴重的文物,考古人員往往只能用細小的刷子甚至棉簽一點點發(fā)掘。

考古人員對文物的保護——考古工地,請勿進入。來源/作者攝,已獲授權

再讓我們看看盜墓賊是怎么對待這些“寶貝”的。

小心翼翼?逐層清理?那不存在。對于盜墓賊來說,簡單粗暴才是王道。

他們只需順著一個盜洞一直挖,直到挖到墓室,把金銀財寶順走。

至于文物保護和清理?

盜墓賊:“謝邀,我們沒有這個意識。”

盜墓的,你發(fā)得了衛(wèi)星嗎?

我們來思考一下:已知一間墓室里有二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硫、甲烷這類有毒氣體,如果一定要發(fā)掘,有什么不讓自己不受傷的好方法?

噔噔噔,考古機器人閃亮登場!

2002年,考古機器人“金字塔漫游者”走進埃及胡夫金字塔探秘。“金字塔漫游者”像坦克一樣有雙面履帶,就算不小心摔倒了,也能調整姿勢繼續(xù)前進。

埃及胡夫金字塔。來源/pixabay

當然,如果資金到位,也許盜墓賊也能擁有機器人。

但是……他們發(fā)得了衛(wèi)星嗎?

衛(wèi)星可以借助人眼不可見的光,捕捉地下景觀,幫助考古學家尋找消失的河流、城市、道路,并繪制出精確的圖紙。由于人為留下的地下遺存往往與周圍沒有經(jīng)過人工擾動的土壤環(huán)境存在著土質、水分、地表溫度等一系列差異,因此,在人眼不可見的輻射中,地下遺存會表現(xiàn)出不同征象。通過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考古學家便可以憑借圖像色彩、形狀、時空分布等差異,確認考古遺存的幾何形態(tài)及空間分布范圍。

在高新科技面前,摸金校尉們也得甘拜下風。

在三星堆遺址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3號“祭祀坑”,考古人員用高光譜成像掃描儀對文物進行光譜拍攝,以識別文物的材料和屬性。來源/新華網(wǎng)

科學與人文的交融,使考古成為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物質與精神的重要橋梁。

參考文獻:

[1]盜墓現(xiàn)象的歷史文化考察[N].王子今.《光明日報》, 2000

[2]考古學研究入門[M].陳淳.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

[3]中國考古通論[M].張之恒.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4]中國黃土地區(qū)歷代墓葬及考古基建鉆探[M].許自然.地質出版社,1988

[5]中國盜墓史[M].王子今.九州出版社, 2011

[6]中元節(jié)獻禮:盜墓 VS 考古.中國國家地理,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