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18中文字幕免费看手机,亚洲熟妇av一区,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潮涌湘江:同學少年的“覺醒年代”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潮涌湘江:同學少年的“覺醒年代”

黃金生      2025-06-19     

原載于《國家人文歷史》2025年6月下,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

“大家好,我叫蔡和森,湖南湘鄉(xiāng)人,歡迎各位一起去我家討論學問。”從2023年開始,國內(nèi)首個紅色多維沉浸式青春劇《恰同學少年》在長沙橘子洲景區(qū)上演,每天都吸引無數(shù)游客和百年前的“新青年”來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在長沙橘子洲景區(qū)上演的紅色多維沉浸式青春劇《恰同學少年》劇照

演出聚焦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陶斯詠等熱血青年鮮活的求學經(jīng)歷,以他們在第一師范的求學時光為時空體系,還原了百年前這些青年的熱血與彷徨。演出最后,全場齊聲吟誦《沁園春·長沙》,“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感受“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浩然壯氣,讓每個參與者都恍若觸摸到那個讓星辰墜落人間、讓理想燃燒成炬的年代。

就是這群風華正茂的同學少年,開啟了湖湘大地乃至整個中國的“覺醒年代”。

新民學會:湖湘青年的覺醒搖籃

在青春劇《恰同學少年》中,每位觀眾都會收到一份筆名為“二十八畫生”寫的《征友啟事》:

今日國家正處于危急存亡之秋。政府當局無一人可以信賴。吾人擬尋求志同道合之人,組織團體,其宗旨主要為砥礪品行,研究學術及改造國家。凡對此有興趣之同學,皆請惠賜大函,俾能約期私下聚談。愿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

這份《征友啟事》正是時在第一師范求學的毛澤東(“毛澤東”三字的繁體共28畫,故起筆名為“二十八畫生”)在1915年9月中下旬所寫,他把這份啟事張貼在長沙城各中學門口。

學生時代的毛澤東志存高遠,思想獨樹一幟。1915年,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在第一師范求學的毛澤東奮筆疾書“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的言志詩。“人非圣賢,不能孑然有所成就,親師而外,取友為急。”(《致湘生信》,1915年6月25日)毛澤東深感要拯救自己的國家,改造社會,做一番大事業(yè),不能單靠個人或少數(shù)幾個人奮斗,必須到廣闊社會中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他們“不談金錢、不談男女、不談家庭瑣事”“只愿意談論大事”。

啟事發(fā)出后,毛澤東陸續(xù)收到幾個人來信,第一個回信與毛澤東相約的就是長沙第一聯(lián)合中學的學生羅章龍。羅章龍在《椿園載記》中回憶,見到《征友啟事》后頗為感動:“返校后,我立即作一書應之,署名縱宇一郎。逾三日而復書至,略云:接大示,空谷足音,跫然色喜,愿趨前晤教云云。旋雙方訂于次星期日至定王臺湖南省立圖書館見面。”“我們就坐在一條長石上,直談到圖書館中午休息時止,足約二三小時始別。談話內(nèi)容涉及很廣,包括國內(nèi)外政治、經(jīng)濟以至宇宙人生等。”“臨別,潤之表示‘愿結管鮑之誼’,并囑以后常見面。”

不久后,青年毛澤東的身邊便聚集起蔡和森、何叔衡、陳昌、蕭子升、張昆弟、羅學瓚等一批青年才俊。他們深深為民族的命運和國家的前途擔憂,經(jīng)常結伴討論國事,探索真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他們登上岳麓山,暢游湘江,在橘子洲頭漫談“個人及全人類的生活向上問題”。蕭子升回憶,有天晚上,同學們都已經(jīng)入睡了,而他和毛澤東登上湖南第一師范校后的妙高峰上,“我們沉浸在交談中”,照例談論報紙上閱讀到的種種事件,并試圖預測中國的未來。

從1915年開始到1917年冬,通過上百次的討論和一些社會實踐,這些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年輕人逐漸認識到有必要建立一個更嚴密的組織。1918年4月14日,在岳麓山下蔡和森寓居劉家臺子“溈癡寄廬”,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陳書農(nóng)、何叔衡、鄒鼎丞、羅章龍、張昆弟等十幾個風華正茂的青年舉行新民學會成立大會。會上討論并通過了由毛澤東、鄒鼎丞起草的會章。會章采“大學之道在親(新)民”之意,定學會名為“新民學會”。會議選舉蕭子升為總干事,毛澤東、陳書農(nóng)為干事。會議一直開到下午5時。據(jù)當事人回憶,為了款待來賓,經(jīng)濟上并不寬裕的蔡家為聚餐籌備了數(shù)日。除了購買一些豬肉和自種的蔬菜,蔡和森還親自到湘江捕撈魚蝦。成立大會當天,蔡母領著女兒在廚房忙活了整整一個上午。

新民學會舊址(蔡和森故居),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qū)榮灣鎮(zhèn)周家臺子。1918 年 4 月 14 日,毛澤東、何叔衡、蔡和森等在這里聚會,宣告成立新民學會。新民學會為湖南早期共產(chǎn)黨組織的創(chuàng)建,做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充分準備

作為一面光輝的旗幟,新民學會開始聚集一代湖南精英。學會在討論發(fā)展會員問題時,毛澤東提出:會員要多發(fā)展,但標準要嚴,不能降低,一定要品格好、志向好、確有向上要求的青年。其后,向警予、易禮容、蔡暢、謝覺哉等也陸續(xù)報名加入,會員人數(shù)后來發(fā)展到70多人。新民學會的會員都是湖南籍的知識青年,不少會員在省城的社團中擔任重要職務,使得湖南青年在20世紀20年代前后的一系列活動中大展拳腳,產(chǎn)生過廣泛的影響。

“湘江的怒吼”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fā),全國各地紛紛響應。當時在修業(yè)小學擔任歷史教員的毛澤東同新民學會會員一起,深入長沙各校散發(fā)傳單,還慷慨激昂地發(fā)表演說,發(fā)動青年學生投入斗爭,響應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

5月中旬,北京學生聯(lián)合會派鄧中夏到湖南聯(lián)絡,向當時湖南的學生運動領袖毛澤東等介紹北京學生運動的情況,并商討恢復和改組原湖南學生聯(lián)合會等問題。7月9日,由湖南學聯(lián)發(fā)起成立湖南各界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會成立后,迫切需要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在毛澤東的倡議下,湖南學聯(lián)決定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雜志。

決定創(chuàng)辦刊物后,毛澤東一人身兼數(shù)職,既是主編,還擔負寫稿、編輯、出版任務,連校對也要親自上陣。他白天上課,晚上挑燈寫稿。周世釗回憶:“那時,正是酷暑時節(jié),蚊叮蟲咬,一般人不勝其苦。而潤之為了趕稿,每天揮汗疾書,常常寫到半夜。好幾次,我深夜醒來,從壁縫中看見他的房里燈光熒熒,原來,他還在趕寫將要付印的稿件。還有,因為經(jīng)常睡得太晚,第二天早晨起遲了,有時,他連洗臉吃飯都來不及,就得去教室上課。”

《湘江評論》創(chuàng)刊號。創(chuàng)刊于 1919 年 7 月 14 日的《湘江評論》,是毛澤東提議并創(chuàng)辦的湖南省學生聯(lián)合會周報。在《湘江評論》的影響下,一大批青年投身救國革命事業(yè)

經(jīng)過毛澤東廢寢忘食般的努力,《湘江評論》終于在7月14日這天誕生了。在創(chuàng)刊宣言中,不僅展現(xiàn)出其“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強烈愿望,也傳遞出一種無所畏懼、敢于斗爭的革命氣概:

世界什么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么力量最強?民眾聯(lián)合的力量最強。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

在宣言結尾,連用四個感嘆句和設問句:

時機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閘門動了,且開了!浩浩蕩蕩的新思潮業(yè)已奔騰澎湃于湘江兩岸了!順他的生,逆他的死。如何承受他?如何傳播他?如何研究他?如何施行他?是我們?nèi)w湘人最切最要的大問題,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務。
作為輿論戰(zhàn)線的急先鋒,《湘江評論》每周出版一期,四開四版,以“宣傳最新思潮”為主旨,辟有“東方大事述評”“西方大事述評”“湘江雜評”“世界雜評”等欄目,主要以評論為主,全用白話文。

《湘江評論》全是白話,文字通俗而富有激情。這些文章中,以在該刊第二、第三、第四號上連載、近7000字的長篇論文《民眾的大聯(lián)合》影響尤深。毛澤東在文章開篇便寫道:“國家壞到了極處,人類苦到了極處,社會黑暗到了極處。”他振臂一呼,發(fā)出豪氣干云的提問:

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

文章不但盛贊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而且滿懷憧憬地預言:

我們中華民族原有偉大的能力!壓迫愈深,反動愈大,蓄之既久,其發(fā)必速,我敢說一句怪話,他日中華民族的改革,將較任何民族為徹底,中華民族的社會,將較任何民族為光明!諸君!諸君!我們總要努力!我們總要拼命地向前!我們黃金的世界,光華燦爛的世界,就在前面!

激揚文字的時代強音

《湘江評論》一經(jīng)問世,就由于其精深議論、卓越見識、徹底無畏的戰(zhàn)斗作風,成為激揚文字的時代強音,在社會上引起轟動。其創(chuàng)刊號2000份當天全部銷售完,再印2000多份,仍供不應求。從第二期起,改為印5000份。長沙各家進步報紙也爭相登載介紹《湘江評論》的文章,稱贊它是“湘江的怒吼”“湖南人民的聲音”“吾湘前所未有之佳作”。長沙、北京、武漢、廣州、成都等地進步青年爭相傳閱《湘江評論》,視之為良師益友。

在毛澤東的努力下,《湘江評論》成為宣傳新思潮新文化、啟迪群眾思想、鼓動人民革命的重要陣地。他發(fā)表的《民眾的大聯(lián)合》等戰(zhàn)斗檄文,為喚起民眾發(fā)揮了啟蒙和先導作用,體現(xiàn)了青年毛澤東的遠大政治抱負和頑強斗爭精神。《湘江評論》出版發(fā)行了4期和1期增刊。1919年8月中旬,第五期剛印出便被湖南督軍張敬堯沒收,湖南省學聯(lián)也被強行解散?!断娼u論》從創(chuàng)刊到被查封,雖然只存在一個多月時間,但被公認為五四時期最出色的革命刊物之一,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任弼時、郭亮、向警予、夏明翰、蕭勁光等很多當時的進步青年,就是在《湘江評論》的影響下投身革命的。

湘江評論印刷處舊址,位于長沙市都正街街道馬王街 28 號。在毛澤東的努力下,《湘江評論》 成為宣傳新思潮新文化、啟迪群眾思想、鼓動人民革命的重要陣地

在《湘江評論》影響下,湖南大地上的新型刊物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出來,如《新湖南》《湘潮》《新時代》《岳麓周刊》《明德周刊》《女界勵進會旬刊》等等。這些報刊不斷傳播著新思想和新思潮,不斷啟迪著廣大群眾,促進人民的思想解放,引導人民群眾認清北洋政府統(tǒng)治的黑暗現(xiàn)實,為革命運動高潮的到來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

1919年12月,以毛澤東為團長的湖南驅張請愿團到達北京,請求政府撤換湖南都督張敬堯。為揭露張敬堯的罪行,爭取各界同情和輿論支持,在毛澤東的倡議和主持下,請愿代表團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平民通訊社。從12月22日起,該社每日發(fā)布150余份油印或者石印的驅張新聞稿,不收稿費,分送京、津、滬、漢等地報紙。這些稿件大多由毛澤東撰寫,記載了請愿團在北京的具體活動以及張敬堯的種種罪行,被北京《益世報》《惟一日報》《京津泰晤士報》、上海《申報》、漢口《大陸報》《正義報》等采用,各報據(jù)此揭露張敬堯的罪行或發(fā)表評論,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對驅張運動勝利起了重要作用。3個月后,張敬堯被逐出湖南,平民通訊社勝利完成了驅張任務。

文化書社:真理傳播的紅色驛站

這次來到北京,毛澤東同李大釗、鄧中夏等人有了更密切聯(lián)系,同時更廣泛地研究馬克思主義。1920年1月,他參加了由李大釗、王光祈等發(fā)起成立的少年中國學會。當時,十月革命的影響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更加廣泛,毛澤東看了許多介紹社會主義蘇俄情況的書刊。毛澤東后來對斯諾回憶:“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間,讀了許多關于俄國情況的書。我熱心地搜尋那時候能找到為數(shù)不多的用中文寫的共產(chǎn)主義書籍……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公正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

1920年7月,毛澤東一回到長沙,首先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把他在北京、上海所接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出去,以新思潮的影響推進革命運動。如何使傳播新文化更有效果,毛澤東認為,莫過于要辦“文化書社式”的書社。這樣能夠“以最迅速、最簡便的方法,介紹中外各種最新書報雜志,以充青年及全體湖南人新研究的材料。”他在《發(fā)起文化書社》中寫道:“湖南人現(xiàn)在腦子饑荒實在過于肚子饑荒,青年人尤其嗷嗷待哺。”

1920年8月,毛澤東、易禮容等在潮宗街56號租了3間房,開辦長沙文化書社。文化書社開業(yè)時,毛澤東任特別交涉員。他們努力擴大營業(yè)范圍,與全國六七十家書報社和文化團體建立聯(lián)系。經(jīng)營的書籍有164種,雜志45種,日報3種,其中有《新俄國之研究》等譯著、《勞動界》等刊物。這些革命進步書刊,把馬克思主義傳播到湖南各地,喚醒并提高了湖南青年的革命覺悟。文化書社明確規(guī)定凡是工農(nóng)群眾前來購買進步刊物的,一律按照進購價格售賣,不賺取利潤。文化書社除售賣進步書刊和雜志之外,還引導群眾閱讀這些進步書刊和雜志。如在售賣這些書刊和雜志的同時,往往會在其中夾雜兩張宣傳頁,一張是對購買這些書刊和雜志讀者的感謝,另外號召讀者為類似的公益事業(yè)作出貢獻。另外一張則是教讀者如何讀這些進步書刊和雜志。通過上述種種措施,文化書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湖南的傳播。與此同時,文化書社社址不僅是新民學會的主要活動場所,也是毛澤東建黨建團及與省外黨團組織進行聯(lián)絡的重要場所。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它又成為湖南黨組織的秘密聯(lián)絡機關之一。

1920年11月,毛澤東接受陳獨秀、李達的正式邀請,在長沙籌建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經(jīng)過慎重物色和考慮,毛澤東、何叔衡、彭璜、賀民范、易禮容、陳子博等6人,于12月初正式在建黨文件上簽了字。

在當時各種思潮激蕩的背景下,新民學會會員之間也逐漸產(chǎn)生了分歧。在法國的蔡和森和蕭子升就對“走什么樣的道路”持不同意見,他們專門開會,又分別給毛澤東寫信,闡述各自主張。12月1日,毛澤東給蔡和森、蕭子升及在法諸友,復了一封長信,對蔡和森組織共產(chǎn)黨、實行階級斗爭和無產(chǎn)階級專政、走俄國人道路的主張,“深切贊同”,并表示不同意蕭子升等人的主張。此后,蔡和森幾次致信毛澤東,建議“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并對黨的性質(zhì)、指導思想等問題提出了正確主張。毛澤東回信說:“于蔡和森的主張,表示深切的贊同”,并第一個提出“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jù)”“激烈方法的共產(chǎn)主義”是唯一正確的主義。

1921年年初,毛澤東組織在國內(nèi)的會員,在文化書社召開新年會議。會議持續(xù)3天,重點討論三個問題:新民學會以什么作共同目的?達到目的須采用什么方法?方法進行即刻如何著手?關乎道路的選擇,最終以“起立”的方式來表決。主張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新民學會共同目的的占了大多數(shù),包括毛澤東、易禮容等12人。會議討論決定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學會的共同目的,以“激烈方法的共產(chǎn)主義”為達到共同目的的方法,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這樣,經(jīng)過兩年多的發(fā)展,至1921年新年大會時,新民學會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立,特別是在湖南建黨方面,做了思想和組織兩方面的準備。

《國家人文歷史》2021 年 5 月上封面??墩胬碇?:早期共產(chǎn)主義者的上下求索》,還原了共產(chǎn)黨的早期組織上下求索、篳路藍縷的歷史

這場新年大會后,毛澤東便開始傾盡全力開展建黨的活動。1921年6月底,毛澤東接到中國共產(chǎn)黨上海早期組織的來信,要湖南推舉兩名代表到上海出席中共一大。6月29日,毛澤東和何叔衡作為湖南共產(chǎn)主義組織的代表,離長沙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藏在城郊的小家大國”

在長沙城郊協(xié)操坪旁邊的一個小叢林里,有幾個人在散步。他們一時沉默地站在樹叢和石碑中間,一時在叢林的小路上走動。彼此熱烈地討論著。在腳步緩重的毛澤東的旁邊,走著矮矮身材的何叔衡,此外還有彭平之、陳子博、易禮容等。這幾個人這一天在這里討論建立共產(chǎn)黨湖南黨支部的問題。這一天是“民國”十年的十月十日,因此湖南黨組織正式成立日,曾被戲稱為“三十節(jié)”。
——蕭三《毛澤東同志青少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

從上海回到長沙后,毛澤東通過新民學會會員聯(lián)絡進步分子,開展建黨的宣傳與組織活動。1921年10月,中國共產(chǎn)黨湖南支部在長沙城外協(xié)操坪(今湖南長沙體育館路旁的湖南人民體育運動場)成立,這是全國最早建立的省級黨支部之一。支部成員有毛澤東、何叔衡、易禮容、陳子博、彭平之等人,毛澤東任支部書記。

長沙城北開福區(qū)八一路,有一棟坐北朝南、兩進三開的青磚宅院掩映于綠樹之中。因此地有兩口池塘,池水清澈明亮,故名清水塘。1921年,毛澤東、何叔衡參加中共一大回到長沙后,開始著手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在全國最早的省級支部——中共湖南支部。為革命工作需要,由易禮容經(jīng)手租下這棟地處城外郊區(qū)、環(huán)境僻靜的房子,作為中共湖南支部秘密辦公地點和毛澤東、楊開慧的居所。1922年,在毛澤東和中國共產(chǎn)黨湖南支部領導下,成立3個支部(中共湖南支部、中共安源支部和省立第一師范支部)、2個黨小組(衡陽三師黨小組、岳陽鐵路工人黨小組),有30余名黨員,領導著2個產(chǎn)業(yè)工會。1922年5月,經(jīng)黨中央批準,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成立,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個省級區(qū)委,毛澤東任書記,委員有何叔衡、易禮容、李立三、郭亮,區(qū)委機關依然設在清水塘22號。

清水塘 22 號,位于長沙市開福區(qū)八一路538 號,這里是中共湘區(qū)委員會舊址,也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家”

1923年12月,毛澤東離開長沙赴上海轉廣州參加國民黨一大。行色匆匆間,他寫下“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的詩句。楊開慧則帶著孩子在這里繼續(xù)居住到1924年5月。清水塘22號因此被稱為“藏在城郊的小家大國”。

湖南是中國革命的紅色沃土,走出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成就了“十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的璀璨榮光。1920年,陳獨秀寫就《歡迎湖南人底精神》在《新青年》上發(fā)表,高度評價湖南人和湖南人的精神。他在文章中寫道:“我們歡迎湖南人底精神,是歡迎他們的奮斗精神,歡迎他們奮斗造橋的精神,歡迎他們造的橋比王船山、曾國藩、羅澤南、黃克強、蔡松坡所造的還要雄大精美得多。”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湖南優(yōu)秀人才群體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建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共一大召開前,全國的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58名成員中,有20名湘籍共產(chǎn)黨員,位居各省第一。他們分別是上海早期黨組織的李達、林伯渠、李啟漢、李中;北京早期黨組織的鄧中夏、何孟雄、羅章龍、繆伯英、李梅羹、朱務善、吳雨銘;長沙早期黨組織的毛澤東、何叔衡、彭璜、賀民范、易禮容、陳子博;廣州早期黨組織的李季;旅法早期黨組織的陳公培和旅日早期黨組織的周佛海。在這其中,還有多個“第一”??姴⑹侵袊伯a(chǎn)黨的第一位女黨員,李中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位工人黨員,向警予是第一位女中央委員,李梅羹第一個根據(jù)《共產(chǎn)黨宣言》德文版進行了翻譯。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南共產(chǎn)黨人和湖南人民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撓,書寫了感天動地的壯麗詩篇,鑄就了彪炳史冊的精神豐碑。

(參考資料: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chǎn)黨湖南歷史》;曾《毛澤東的詩賦人生》;歐妍《百年前新民學會的初心與擔當》;蘇莉《新民學會:“建黨先聲”顯初心》;寧心《偉大建黨精神在湖南的生動實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