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冉 2025-06-19
原載于《國家人文歷史》2025年6月下,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zhuǎn)載
提及長沙,很多人會用“煙火氣”這個詞來形容。“三十年前的橘子洲,蛙聲一片,幾個門店前,人流串織。打著赤膊的漢子,坐在河灘邊,吹江風,扯粟殼,大多晚上不回家。城里的弄巷,通風不好,夏天悶熱,躺在床上出汗,不如坐到江灘納涼。這樣一來,不少人養(yǎng)成了吃夜宵的習慣。‘夜貓子’也特別多。凌晨一兩點,解放西路的歌廳才收場。帥男靚女又轉(zhuǎn)到了橘子洲,外地人弄不明白,長沙的夜生活為什么不打烊。”在老長沙人的回憶里,夜生活從來都不是什么新鮮事兒。
今天,華燈照耀下,如同白晝的五一商圈是屬于年輕人的城市夜游地。他們手拿各色小吃和新派茶飲,在時尚又懷舊的招牌前打卡拍照,聽一場星光下的露天搖滾音樂會。凌晨1點,長沙的各大夜市燈火通明,人頭攢動,不少熱門餐廳都要取號排隊才能吃上。穿行市井街巷,各種美食混合在一起的香味撲鼻而來。喧鬧的人群在凌晨兩三點還遲遲不肯散去。第二天,這些朝氣蓬勃的面孔又出現(xiàn)在長沙五花八門的老街巷,興致勃勃地瀏覽這座網(wǎng)紅城市。
橘子洲頭 風華正茂
岳麓為屏,湘江為帶,橘子洲浮碧江心,瀏陽河曲繞城外。在2000多年的歷史圖景中,長沙始終處于湖湘地區(qū)的核心地位。很多第一次來長沙的游客,都會把橘子洲頭寫在打卡愿望清單的前幾位。即使是厭倦了千篇一律的90后、00后,依然會把“在橘子洲美美拍個照”作為長沙之旅的重要事項。網(wǎng)上不乏“解鎖橘子洲神仙機位”“橘子洲拍照全攻略”“橘子洲5個必備拍照姿勢”這樣的打卡教學帖,很多網(wǎng)紅達人還現(xiàn)身說法,手把手教你如何將人與景都放在完美位置。
橘子洲位于長沙市區(qū)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眾多沖積沙洲中面積最大的。它四面環(huán)水,全長5千米,形狀狹長,西望岳麓山,東臨長沙城,其中狹窄的地方約40米寬,最寬的地方達140米,宛如一艘巨輪停泊在湘江中心。
據(jù)記載,橘子洲生成于晉惠帝永興二年(305),由江里的沙土堆積而成。古時原有桔洲、織洲、誓洲、泉洲四島,到清朝時,只剩上洲、中洲、下洲三島?,F(xiàn)在的橘子洲已經(jīng)演變成一串長島,上為牛頭洲,中為水陸洲,下為傅家洲。
唐代時,這里就盛產(chǎn)南橘,遠銷江漢等地。五代詞人李珣的《漁歌子·荻花秋》曾這樣描繪橘子洲的景色:“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水為鄉(xiāng),篷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杜甫也曾為橘子洲留下“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詩句。橘洲文化園如今仍是景區(qū)內(nèi)的一大亮點,這里面積約60畝,以橘樹為主,是目前城市內(nèi)最大的橘園。每當橘子成熟的時候,整個園子都彌漫著清新的橘香。
橘子洲自古以來就有著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洲上綠樹成蔭,四季景色各異:春天江鷗點點,夏季綠樹成蔭,秋天橘香四溢,冬季則有“江天暮雪”的美景。這里生長著數(shù)千種花草藤蔓植物,其中名貴植物有143種,還有鶴、鷺、鷗等珍稀動物棲息,堪稱一個天然的生態(tài)樂園。除了橘子園,島上現(xiàn)在還有李子園、板栗園、茶園和枇杷、桃、梨、杏等人工栽種的水果,以及山楂、獼猴桃、金櫻子、野葡萄、山海棠等野果,可謂花果繁盛。
1925年,毛澤東從廣州回到湖南領導農(nóng)民運動,在橘子洲游覽時寫下著名的《沁園春·長沙》,其中“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成為經(jīng)典名句。坐落于此的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以青年時期毛澤東形象為原型,突出表現(xiàn)偉人青年時代風華正茂時的氣概,為名洲增色不少。1998年,這里正式更名為岳麓山風景名勝區(qū)橘子洲景區(qū),總面積約17公頃,開放區(qū)面積約6公頃。洲頭頌橘亭、漢白玉詩詞碑、銅像廣場、藤架廣場、毛主席暢游湘江紀念點、攬岳亭、枕江亭、盆景園、大門廣場等都是游客拍照打卡的熱門點位。
在這里,沉浸式青春劇場《恰同學少年》火熱上演,游客以“學生”身份“分班”列隊在青春劇場的長廊前,跨時空體驗青年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等熱血青年在長沙的求學經(jīng)歷。隨著歷史的大門緩緩開啟,“覺醒年代”一幕幕浮現(xiàn)在眼前,為每一位到訪的中國人注入了一股股信仰的力量。
橘子洲梅園。橘子洲自古以來就有著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洲上綠樹成蔭,四季景色各異
綻放在夜空中的浪漫
從2010年起,長沙推出每周六晚在橘子洲專用燃放場所燃放煙花的活動,以“橘洲浪漫、璀璨星城”為主題,橘子洲為載體,把山、水、洲、城這一獨特的城市景觀,以極為絢爛的方式展示給國內(nèi)外游客。“到橘子洲看焰火”,成為展示長沙城市形象一個特殊方式。
屹立于湘江邊的杜甫江閣曾是觀賞煙花的最佳位置之一。這里不僅能欣賞到煙花的美麗,還能聽到專業(yè)的解說和搭配的音樂。杜甫江閣是為緬懷詩圣杜甫而建的園林仿古建筑,它與橘子洲、岳麓山隔江相望,是湘江風光帶上不可或缺的一點。杜甫晚年兩度駐足長沙,作詩50余首,并寄居江閣魂歸湘江,與長沙結(jié)下不解之緣。2005年9月,長沙市選址在長沙西湖路與湘江大道相交的湘江風光帶上,修建杜甫江閣。
杜甫江閣是為緬懷詩圣杜甫而建的園林仿古建筑。屹立于湘江邊的杜甫江閣曾是觀賞橘子洲煙花的最佳位置之一
如今,橘子洲煙花表演雖然已經(jīng)停止,但游客可以乘坐長沙到瀏陽天空劇院的直通車,感受中國煙花之鄉(xiāng)的魅力。“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里水路到湘江”,熟悉的旋律穿透歲月之門,成為“瀏陽”的一種文化符號。位于湖南省東部的瀏陽市,因瀏陽河得名,因歌曲《瀏陽河》而出名。在業(yè)內(nèi),瀏陽市的煙花爆竹更有名,大到G20杭州峰會、北京奧運會、國慶大典等重大時刻,小到每逢佳節(jié)各家各戶燃放的爆竹,都有瀏陽煙花的身影。
如今在瀏陽,每周六都會推出“焰遇·瀏陽河”沉浸式煙火秀,采用“煙花+舞劇+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以講故事的方式將國潮融入焰火晚會,讓煙花成為夜間新消費場景的主角。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只需預約并支付1元門票,即可在這里享受夜空之下的浪漫。如夢似幻的“藍色瀑布”、絢爛奪目的“七彩祥云”、神秘莫測的“天空之門”,瀏陽煙花從不故步自封,總是緊跟潮流元素。2025年2月,新年過后的首場煙花秀就用“無人機+煙花”的方式神還原電影《哪吒2》中的名場面。當腳踏風火輪的哪吒、重塑哪吒肉身的蓮花以及詼諧可愛的結(jié)界獸出現(xiàn)在天空中時,很多觀眾不由得驚呼:“這也太會玩了!”
位于瀏陽市的中國花炮文化博物館,是全國首家村辦博物館,享有“中國花炮第一館”的美譽。從花炮始祖李畋發(fā)明第一顆爆竹到如今發(fā)展出豐富多彩的花炮文化,瀏陽的花炮產(chǎn)業(yè)發(fā)展至今已有上千年,可以說是“十家九爆”。不過你以為瀏陽只有傳承千年的非遺煙花?那就錯了,位于瀏陽市集里街道道吾山西路的圖書館、博物館和復合式新華書店,讓看完煙花的人們可以在極具藝術氛圍的空間設計中,坐下來靜靜喝一杯茶或咖啡、閱讀一本喜歡的書籍,或是踱步感受瀏陽的城市發(fā)展歷史。
湘江夜景 一網(wǎng)打盡
與杜甫江閣相距不足千米,有明代時就作為“網(wǎng)紅景點”接受四方名士參觀打卡的天心閣,俞儀、鄧顯鶴、何紹基、江忠源、郭嵩燾、王闿運、王先謙,都曾登臨并留下詩文。
這座明代長沙城第一高樓最早是用于軍事和觀天象。星象學家認為這里地勢高峻,地脈隆起,為文運昌隆之祥兆,于是在城樓建“天心”與“文昌”二閣。天心閣下古城墻始建于西漢高祖五年(前202),為長沙王吳芮所建,距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明洪武五年(1372),長沙守御指揮使邱廣修復加固,其長為8.5千米。
太平天國時,西王蕭朝貴率軍攻打長沙就是從這里進攻的,現(xiàn)在城墻上還留下一些炮眼。1905年,孫中山、黃興在日本派遣同盟會會員陳家鼎回湖南組織同盟會機關,其秘密機關一度設在天心閣內(nèi)。1930年7月27日,彭德懷率領工農(nóng)紅軍攻入長沙,也曾在天心閣作報告。
1938年,天心閣原址被燒毀。1983年重建的天心閣現(xiàn)有樓閣三層,建筑面積846平方米。作為目前長沙僅存的古城標志,天心閣是陪伴一代代長沙人成長的城市地標,很多老長沙民俗傳統(tǒng)都跟它有關,如端午節(jié)“走城墻”、中秋節(jié)“拜月”、七月初七“拜魁星”等。
夜游天心閣活動在每晚天心閣亮燈之前,都安排一場盛大的開閣儀式。文昌帝君、魁星、吳芮、利蒼、辛追、辛棄疾,這些曾出現(xiàn)在神話或歷史中的人物逐一亮相。文昌帝君和魁星會與大家來一場文學知識比拼。待到天心閣暖黃的燈光亮起,新編排的傳統(tǒng)湘劇上演,配合獨特的光影效果,使人沉浸其中。
春節(jié)期間,天心閣光影秀主打“文化+科技”,運用投影拼接技術,實現(xiàn)大面積投影與建筑界面的精準融合,重塑古閣風華。光影秀將天心閣的歷史變遷、建筑細節(jié)以立體動態(tài)形式呈現(xiàn)出來,展現(xiàn)出天心閣在不同時期的修繕變化,讓游客一睹古閣跨越時空“重生”后的完整風貌。
湘江兩岸燈光閃爍,將長沙夜空裝扮得流光溢彩,猶如流動的畫卷。如果想從整體上欣賞橘子洲、天心閣和杜甫江閣,更愜意地將城市燈火所描繪的繁華絢爛圖景收入眼底,不妨放松下來,乘坐游輪夜游湘江。從橘子洲碼頭、三館一廳碼頭或是岳麓山旅游碼頭出發(fā),中途不???,可以在游輪的甲板上吹著江風欣賞夜景,也可以坐在船艙內(nèi)一邊透過玻璃靜靜欣賞,一邊聽游輪上關于沿途景點的講解。路過漁人碼頭時,兩岸霓虹燈與一棟棟各具風情的建筑交相輝映,長沙IFS國際金融中心高聳入云,傲立于遠方。經(jīng)過橘子洲頭青年毛澤東塑像時,大家會不約而同打卡拍照,留下獨一無二的“長沙印記”。
游老街巷 所到之處皆風景
長沙城地勢平坦,城市格局逐漸發(fā)展為魚骨狀和棋盤狀,商業(yè)街巷與生活街巷交織融合,就像“毛細血管”布滿整個城市。照相館、小食店、錄像廳、涼面攤、臭豆腐攤散落其中,需要深入其間一一探索。
新中國成立前,受戰(zhàn)爭荼毒,長沙城市建設幾近焚毀。1938年11月12日,國民政府奉行“焦土抗戰(zhàn)”政策,火燒長沙,史稱文夕大火。之所以是“文夕”,是因為電報剛剛進入中國時發(fā)送電報非常貴,一般按字論價,為了節(jié)約用字,將月份用地支代替,日期用韻目代替,12的代碼就是“文”,再加上大火發(fā)生在夜里(即夕),合起來稱“文夕”。大火之后,長沙全市原有1100多條街巷(不包括水陸洲和河西),全部焚毀的有690余條,幸存房屋不到5棟的有330多條,全市嚴重受損街道將近90%。據(jù)戰(zhàn)后統(tǒng)計,長沙的受損程度在所有城市中位列第一,整個城市幾乎淪為一片“廢墟”。前文所提到的天心閣建筑也毀于這場大火。
重建市民生活區(qū),成為長沙戰(zhàn)后建設最重要的事情。舊城修復基本沿襲之前的格局,在街巷骨架脈絡上與數(shù)千年前保持高度一致,有不少具有深遠涵義的道路名稱也得以保留,例如以中華民族祖先命名的軒轅殿、因銷售燈籠得名的登隆街由于當時物資匱乏,建筑的布局緊湊,材料構(gòu)造也以經(jīng)濟實用為主。建筑沒有統(tǒng)一的形制,在構(gòu)造與色彩上也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改革開放后,長沙現(xiàn)代化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舊城與新城市風格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今天各種風格混搭的獨特城市街景。漫步其中,會有與眾不同的旅行體驗。
1982年2月8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長沙成為國家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83年2月8日,《長沙名城保護發(fā)展規(guī)劃(征求意見稿)》出臺。在此后的城市建設中,長沙對集中反映歷史文化的老城區(qū)、古城遺址等采取了保護措施。今天的游客可以在長沙尋找到一大批古今交匯的歷史文化街區(qū)。
西園北里因唐宰相裴休在此修建西樓而得名。這條悠長而逼仄的小巷兩側(cè),串起多處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民居,左宗棠祠、李立故居、西園古井等都分布在這里。民國時期,這里住著名門望族和達官顯貴,兩頭設有柵欄,并派專人看守。西園北里是文夕大火中幸存的民國老街,這里也是長沙不可移動文物最多的街區(qū)。
西園北里歷史文化街區(qū),這條悠長而逼仄的小巷兩側(cè),串起多處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民居,左宗棠祠、李立故居、西園古井等都分布在這里
都正街藏在繁華的解放西,卻鬧中取靜,散發(fā)著自己獨特的煙火氣和人情味。它全長314米,寬5.5米,東鄰天心閣,西鄰蔡鍔南路,北至人民西路,南到縣正街,是長沙保存下來為數(shù)不多的歷史街巷之一,也曾是古長沙最繁華熱鬧的地方。如今的都正街,保留清代建筑風格,傳統(tǒng)中式燈籠高高掛起,行走其間,有種穿越到清末民初的錯覺。沿都正街一路行進,穿過幾條悠悠古巷,就來到《湘江評論》編輯部舊址。不遠處的白果園33號,是《湘江評論》印刷處舊址。青磚黛瓦,雕花門窗,盡展歷史文化名城韻致。白果園歷史文化旅游街區(qū)位于五一商圈,藏于鬧市,隱入繁華。這里巷道交錯、麻石鋪街、老屋連綴,充滿著長沙城味道。
都正街全長314米,寬5.5米,藏在繁華的解放西,卻鬧中取靜,散發(fā)著獨特的煙火氣和人情味
長沙歷史上流傳著一句俗語:“不入潮宗門,不進長沙城。”潮宗門,原名“朝宗門”,在注重宗族倫理的古代,這扇城門的名字原本是朝拜祖宗、紀念先祖之意。后來,因為朝宗門一帶聚居著許多挑河水賣的腳夫,街上到處都是滿溢出來的河水,“朝”字逐漸就演變成“潮”字。古代長沙共有13個城門,東有瀏陽門、小吳門、經(jīng)武門,南有學宮門、正南門(黃道門),西有通泰門、潮宗門、福興門、太平門、大西門、小西門,北有興漢門、北門(湘春門)。其中潮宗門正對湘江,是到達河運碼頭的必經(jīng)之地,如果有敵軍想繞開潮宗門進入長沙,將會繞著城墻多走許多路,也很容易被城內(nèi)士兵發(fā)現(xiàn)。因此,想攻進長沙的軍隊,一般都會選擇從潮宗門進入。
潮宗街歷史文化街區(qū)位于長沙繁華中心,是長沙目前少有的古麻石街之一,200 余家品牌店星羅棋布,遍布其間
潮宗街歷史文化街區(qū)位于長沙繁華的中心,擁有400多年歷史,是長沙目前少有的古麻石街之一。通過城市有機更新,潮宗街在保留年代特征、原有風貌的前提下,對古建筑進行修繕,這里現(xiàn)在匯集了大量潮牌店買手店。踏入潮宗街,仿佛置身于創(chuàng)意的海洋。200余家品牌店星羅棋布,涵蓋潮牌店、劇場、金絲楠木博物館、如院絲綢博物館、書店、民宿等各類特色店鋪,多元融合的業(yè)態(tài)活力滿滿。古色古香的歷史建筑與新茶飲、咖啡店、湘菜館等文旅業(yè)態(tài)相得益彰,古典與時尚在這里擦出火花,吸引著眾多年輕游客游覽打卡。
豐盈西里有各種咖啡店文創(chuàng)店,青灰色老墻磚上爬滿藤蔓植物,白墻灰瓦后面露出明媚的現(xiàn)代建筑一角。錯落飛起的檐角,與層層疊疊的屋瓦相映成趣,露出一道藍色天際線,摩天大廈就在天際線的遠處充當這幅畫面的背景。
太平街位于長沙市天心區(qū),是長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條老街。魚骨狀的街巷位于湘江一側(cè),北臨五一大道,南連解放西路。街區(qū)內(nèi)保留了許多歷史遺跡,如賈誼故居、長懷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樓舊址、辛亥革命共進會舊址、四正社舊址等。
花樣小吃 讓你唇齒留香
長沙坡子街擁有12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千年老街,如今是以火宮殿為龍頭的美食一條街。雖然只有幾百米長度,卻包含了非常多的美食,臭豆腐、糖油粑粑、湯面、米粉、乾煎雞油八寶飯、蘿卜絲餅、嗦螺、口味蝦等等,吃貨的最佳選擇就是這里了。
長沙地區(qū)的溫潤氣候為豆腐鹵水配方中的植物原料創(chuàng)造了絕佳的生長環(huán)境。“油炸豆腐四四方,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外層酥脆內(nèi)如腦,最要鍋邊趁熱嘗。”坡子街邊童謠唱,火宮殿里早茶忙。在專門售賣長沙特色小吃的火宮殿,上得了正席,也入得了街巷的臭豆腐算得上頂流。傳統(tǒng)臭豆腐的制作要從制作鹵水開始,之后還要碾制豆腐坯、上色入味,炸制臭豆腐。鹵水制作工藝復雜,陶瓷瓦罐中,用香菇打底,覆蓋冬筍片,加入紫蘇、豆豉熬成的水,再配點生堿、鹽、白酒等佐料,封口發(fā)酵。20天后,用棍攪動催快發(fā)酵,一年半至兩年后,香菇、冬筍自然化解,形成鹵水。生坯用上等黃豆磨碾、蒸制而成。上色相對簡單,先在鹵水中加入磨碎的茶葉粉,增色殺菌,再放入過濾后的鹵水中,一般浸泡4至6小時,才能上色入味,晾水風干后,即可入鍋烹炸。長沙人口味重,蔥、蒜、鹽、香菜、孜然、辣椒粉、花生醬、芝麻、香醋都招呼上。開呷時,先用筷子刺穿氣泡,灌入湯汁,用筷子壓一壓,再蘸著佐料送入口中,頓時胃口大開。
在高手如林的米粉江湖里,長沙米粉注重湯頭的醇厚與碼子的豐富多樣。奶白色的骨湯用牛骨、豬骨等食材長時間熬制而成,散發(fā)著濃郁的鮮香。碼子有肉絲、排骨、牛肉、雜醬等,任君選擇。勁道的米粉在湯中翻滾,蓋上肉絲碼子,撒上一把蔥花、香菜,再淋上一勺紅紅的辣椒油,米粉爽滑,肉絲鮮嫩。蔥油粑粑則是以粳米粉或糯米漿為主要原料,加入蔥花、鹽等調(diào)味,經(jīng)油炸制成。其特點是外皮酥脆金黃,內(nèi)里綿軟,蔥香濃郁,是長沙早餐的不二選擇,也是湖湘大地的標志性美食。本地人會推薦你去隱秘的蒼蠅館子,嗦粉首選開在社區(qū)里的粉店,甚至有“裝修越破,粉越好吃”的笑談。傍晚在江邊喝茶小憩,鹵味、啤酒、西瓜,很多人就著江風能聊到夜半三更。
2010年,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還是長沙舊城街頭的一個路邊攤,專做“炸炸炸”。“炸炸炸”就是把所有能吃的食材都放在竹串串上,然后用大油爆炸,炸完裹上特制辣醬。炸的東西包括但不限于排骨、翅中、香干、香腸、金針菇、腐竹等等,各家的秘訣就是辣醬的獨特配方。“文和友”意思就是老板文賓和他的朋友。幾年過去,從路邊攤到室內(nèi)店鋪,老長沙龍蝦館堅持懷舊裝飾風格,從單個店鋪,開成了連鎖店,店內(nèi)粗糙的水泥墻面、簡易的木制桌椅與各種具有年代感的餐飲器具,都讓人重返1980年代現(xiàn)場。它的杜甫江閣分店還原了舊城街區(qū),食客從嶄新的馬賽克墻面進入內(nèi)部時,仿佛瞬間回到過去。其火爆程度創(chuàng)造了長沙餐飲界的多個紀錄,如晚7點排隊過千的紀錄、連續(xù)12小時排隊記錄等等。杜甫江閣店位于長沙舊城內(nèi)部,2017年,杜甫江閣店所處片區(qū)進行城市更新,店鋪只能被迫拆除。
超級文和友除包含自產(chǎn)品牌美食外,還引入了眾多沉寂在老街巷的長沙特色餐飲及小吃門店、手信店。大量建筑舊物與日常物品出現(xiàn)在目之所及的每個角落,食客可以沉浸式體驗 20 世紀 80 年代長沙市井生活的氣息
湘江中路與人民西路兩條城市主干道交接處、毗鄰五一商圈核心區(qū)位的海信廣場,成為文和友分店的下一個選址目標。在設計過程中,他們用上千張建筑圖紙,立體拼貼復建了一座老長沙城,在國際品牌林立的現(xiàn)代化商場里獨樹一幟。七層的規(guī)模讓這里可以包羅萬象,故稱超級文和友,除了文和友小龍蝦、文和友臭豆腐、文和友大香腸、文和友零食這些自產(chǎn)品牌美食,超級文和友從一樓到三樓引入了眾多沉寂在老街巷的長沙特色餐飲及小吃門店、手信店,將茶顏悅色、正哥牛肉串、李公廟糖油粑粑等本土網(wǎng)紅餐飲店收入囊中,為訪客提供一站式美食;四樓、五樓設置了各類懷舊娛樂方式,如游戲街機、電影放映廳、迪斯科舞廳、泡腳城等,以及述古書店、氣味博物館;六、七樓則是文和友美術館、復古溜冰場。大量建筑舊物與日常物品出現(xiàn)在目之所及的每個角落,食客可以沉浸式體驗20世紀80 年代長沙市井生活的氣息。
國風混搭“茶”江湖
不夸張地說,幾乎每一個來長沙玩過幾天的游客都會至少喝一杯茶顏悅色。茶顏悅色的出圈最早得益于以國風美學打造品牌形象,用純茶加純牛奶搭配奶沫、奶油和堅果,中茶西做。產(chǎn)品命名如“幽蘭拿鐵”“聲聲烏龍”“古德墨擰”“鴛央咖啡”充滿00后對“詩意”二字的新解讀,而“春來鳥不驚”“白了少年頭”“鳳棲綠桂”又好像用奶茶畫了一幅丹青。門店裝修采用綠墻灰磚、雕花木門,將故宮名畫印上紙杯。這種“傳統(tǒng)文化年輕化”的策略,讓茶顏悅色很快聲名鵲起。
講過了年輕人喜歡的混搭茶飲,再來看看老長沙風格的茶館。白果園東茅街,西起登隆街,東至吉慶街與馬王街交界,全長僅400余米。從街面上拐入一條狹窄的小巷,沒走幾步路就可以看到“東茅街茶館”幾個字。這個由5000平方米老廠房改造的茶館開業(yè)兩個多月,日均接待超一萬人,每天賣出三千多杯茶、三千多個包子、七八百斤粉。從早到晚,幾乎座無虛席。
“一去二三里,茶園四五家,樓臺六七座,八九十品茶。”老長沙人傳唱的歌謠描繪了舊時茶館的興旺。正如長沙本地人評價的那樣:“長沙的茶館既不追求川渝的工夫茶藝,也不專注于廣州的茶點搭配,更沒有杭州西湖邊的雅致情調(diào),只如同長沙人性格一樣,要‘鬧’。”掀開門簾步入其中,撲面而來的就是熱氣騰騰的喧鬧: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面,斑駁的墻壁,老式木桌條凳竹椅,語錄碑立中央、湖湘名人畫像上墻……價目表高高掛起:2元蔥油粑粑、5元花生瓜子、8元紅茶綠茶,價格公道,薄利多銷。在茶館,不僅有當?shù)啬贻p人休息日來打牌嗦粉,也有年長者手握一個大茶缸高談闊論消磨時光,畢竟在這里8塊錢一碗茶水可以待一天。更有不少游客來拍照打卡,即使找不到座位,臨走也會帶上幾袋杏干花片、紫蘇梅子姜。
Z時代網(wǎng)紅景點
在長沙,還有一些網(wǎng)紅景點,充滿Z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特點。穿過繁華喧鬧的五一廣場,太平路與解放西路交叉路口東南向100米的坡子街派出所門前,無論白天深夜,酷暑寒冬,大批年輕人慕名前來排隊打卡,也有人為了搞怪擺出“蹲下抱頭”的拍照留念姿勢。進進出出的民警偶爾會露出無奈的表情,但大多數(shù)時間都見怪不怪。
坡子街派出所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源自警務紀實節(jié)目《守護解放西》火爆全網(wǎng)。解放西路是長沙最繁華的地帶,屬于坡子街派出所轄區(qū),這里聚集7家購物中心、近3000家單位、50余家酒吧清吧KTV、400余家酒店民宿,戶籍常住人口只有約9.9萬人,但日均人流量達43萬人次,跨年當天人流量曾達歷史峰值201萬人次。正因為較為獨特的轄區(qū)情況,坡子街派出所接到的案件五花八門。各種民事糾紛、治安與刑事案件,需要警察調(diào)解或偵查?!妒刈o解放西》沒有劇本,內(nèi)容就是記錄民警接警和處理案件的日常工作,但片中許多案件讓民警常??扌Σ坏谩T趨f(xié)調(diào)矛盾和解決糾紛的過程中,民警們的寬容親和也獲得觀眾喜愛。大家不僅成了節(jié)目的粉絲,更成了派出所和民警本人的粉絲,警民關系更加親近。只要來打卡的游客不對警方工作造成干擾,不隨意進入辦公場所,派出所都采取包容態(tài)度。為規(guī)范游客行為,他們還會設置大喇叭提醒:“請大家有序排隊,文明打卡,嚴禁蹲下、抱頭拍照等不文明行為。”
坡子街派出所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源自警務紀實節(jié)目《守護解放西》火爆全網(wǎng)。只要來打卡的游客不對警方工作造成干擾,不隨意進入辦公場所,派出所都采取包容態(tài)度
位于黃興路與解放路交會處有幾條斑馬線,也曾登上熱搜,很多年輕人來到長沙,都會以這里的裸眼3D大屏和粉紅斑馬線為背景拍一張打卡照。2021年的三八婦女節(jié),解放西路上的斑馬線被刷成粉紅色和白色相間,并點綴著紅色愛心。航拍下的粉紅色線條在灰黑色路面上鮮艷而溫暖。照片通過網(wǎng)絡迅速傳播,在媒體與網(wǎng)友的轉(zhuǎn)發(fā)評論下,成為網(wǎng)絡熱門事件。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三八節(jié)這天“長沙整座城市都是粉粉噠”:長沙地鐵3、4、5號線都推出各自的粉紅專列,地鐵4號線的座椅被刷成粉紅色,地鐵的語音播報還做了特別定制。長沙的38路公交車推出粉紅專車,隨處可見的出租車頂燈也變成了粉紅色。
此后,五一商圈的網(wǎng)紅粉紅斑馬線再度升級,改用熱熔材質(zhì),不僅耐磨,使用的時間也比較長。2023年9月,又增設11組分向錯位式斑馬線,可以分隔不同方向的行人。行人可以根據(jù)地面的指引靠右通行,并觀察二次過街信號燈,在綠燈時有序通行。相比普通斑馬線,錯位式斑馬線的寬度增加一倍,從而減少人流沖突,提高過街效率。相機鏡頭下的粉紅斑馬線與行走其上的潮人,共同構(gòu)成一件充滿視覺語言的藝術品。長沙人的潮生活是把生活過成了有趣的樣子。
長沙一產(chǎn)業(yè)園內(nèi)的粉紅愛心斑馬線。從湘江兩岸燈光秀,到粉色斑馬線,再到坡子街派出所,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長沙就會有新的網(wǎng)紅打卡點出現(xiàn)
當然,來長沙不能錯過的還有大名鼎鼎的湖南博物院馬王堆漢墓展,瞻仰安睡在這里的辛追夫人和巧奪天工的素紗襌衣;登上山水相依的岳麓山,感受中國古代書院文化的深邃;去梅溪湖國際文化中心看一場直擊靈魂的演出;在銅官窯遺址琢磨千余年前征戰(zhàn)海外市場的瓷器;或者在秋天的洗心禪寺坐看黃瓦紅墻;鉆進建在屋頂上承包落日全景的摩天輪;到IFS國金中心頂樓和玩偶來張合照……從湘江兩岸燈光秀,到粉色斑馬線,再到坡子街派出所,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長沙就會有新的網(wǎng)紅打卡點出現(xiàn)。網(wǎng)紅城市的本質(zhì),大概就是任何人在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旅行線路吧。
(參考資料:駱志平《長沙臭豆腐》;劉飛濱、大鵬等《城市的魅力》;王習加《長沙史話》;《長沙有哪些老街道?十大歷史古街匯總》;新快報《煙火夜長沙 不只有美味》等)